close

我四歲上音樂班, 五歲開始彈琴,  在媽媽的棍子陪伴下, 一路淚水與汗水彈了七年, 那段時間沒有連續劇與遊戲, 總是要用別的小孩子正在玩耍的時間練琴. 小學與國中時唸放牛班, 班上的孩子有父母離異或家境不佳的, 學琴的我是他們眼中所謂 "父母的寶貝". 高中唸的是中山女高, 傳說唸中山的女孩有一半以上家境富裕, 我說的富裕可不是小康, 是那種家裡開雙B, 身上是訂作制服, 穿戴都是名牌, 爹娘要不是總經理, 就是自己開公司. 學琴的人有多少, 四十人裡有三分之一約十五人學過鋼琴, 好幾個琴齡達十年以上. 大學時, 雖然比例沒這麼高, 但是同學中有基礎的也是不少. 到我小妹的年代, 七年光陰隔出一個世代, 小學時班上三十人, 沒學過鋼琴的竟然只有兩個, 中學時代班上會彈琴的也不在少數. 

在台灣, 讓孩子學琴是父母間的默契, 他們說 "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加上別的孩子也在學, 自家的孩子也不能落人後. 所以一窩蜂以家法伺候, 趕孩子上鋼琴椅練琴去, 每週一小時兩千五百到三千元台幣 (約七十八到九十四美金) 在所不惜. 不過既是逼出來的, 學的自然也不長久, 大約兩三年後, 孩子的反抗連棍子都壓不了. 有些人覺得這是很不健康的, 小孩是風之子, 童年就應該在外面玩耍, 和同儕建立情誼, 學習社會化, 關在家裡對著一台樂器成何體統?! 我是過來人, 覺得這個問題很難有個對錯. 沒錯, 我是典型逼出來的孩子, 小時後最恨的事情就是練琴, 一天兩小時只能多不能少, 尤其是冬天手指冰冷無知覺, 還得不靈活的敲擊琴鍵最是痛苦. 再者, 彈的古典曲子幾乎沒人聽的懂, 只有樓下的鋼琴老師會在後陽台大叫我又彈錯了. 後來不學了, 因為國中課業忙, 但我反而可以自動自發去彈琴, 只是這時候我可以想彈就彈, 愛彈流行歌就來上一段. 後來彈琴成為我的興趣, 喜怒哀樂可以由指間傾洩, 與聆聽者共享, 是挺有意思的事. 原來愛琴者之愛來自於聽者的共鳴, 但是識得古典曲目的人真的不多, 但是琴藝的基礎可是要從這些曲子一點點練出來的, 即使要彈流行曲也要有古典的底子, 才知道如何配奏及樂理. 但是古典, 這過時的流行, 就是這麼難以彈奏, 這麼難大眾化. 而流行曲,讓人琅琅上口, 又容易彈奏, 剛學琴的孩子, 或是喜歡, 或是愛現, 怎麼抵的過這誘惑呢? 再者, 流行曲子所要求的技巧較低, 彈多了反而無助琴藝增進, 理查克萊德曼就因此為人詬病. 

結論呢, 學琴可以讓孩子有樂理基礎, 學會從古典的角度去聆聽欣賞音樂之美, 但是不需要矯枉過正, 畢竟能在音樂領域裡出類拔萃的人寥寥無幾, 有人也許會反駁, "你怎麼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下一個李雲迪", 但是我想, 你的孩子是下一個僅學兩三年鋼琴的普通人的可能性, 比較大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nes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